所在位置 : 首頁 > 遊戲問答 > 詳情

武漢櫻花2021年什麼時候開 武大的櫻花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作者:囧茄發布時間:2023-03-17 15:07:13

題記:為什麼來武大看櫻花? 隻是為了欣賞她的天生麗質,感受春天的氣息? 還是借櫻花的盛開來表達一種認知,釋放某種情緒?

01

四十多年前,我來到武漢求學。 我的學校離武漢大學不遠,但四年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從來沒有去過我喜歡的大學的校園,當然更談不上欣賞那裡著名的櫻花了。 在我的記憶中,當時并不知道武大的櫻花很有名。 直到後來,外地的愛櫻花這好東西的朋友,總是後悔錯過了武漢這獨一無二的美景,才覺得這件事有點嚴重。 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心裡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武大櫻花“結”。

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緣分的結果。 2018年暑假,天賜良機,我回到了武漢的母校任教。 随即,我為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 每年春天,一定要去武大校園看櫻花。 由于曆史“結”的存在,這個計劃在我心中有着一定的分量,仿佛是我和武大櫻默默寫下的一份神聖而莊嚴的約定。

2019年3月的早春,我終于走進了珞珈山腳下的校園,第一次遇見了武大的櫻花。

那天校園裡人很多,我隻能跟着人群沿着櫻花大道慢慢走。 這很好,你可以細細品味這種來自大自然卻被人刻意安排在這裡的美妙事物。

我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看過櫻花,知道花的形狀、顔色和香味。 櫻花确實很美,也有原始自然的寓意。 随葉而生的小朵朵花蕾,她是春天的使者; 纖細的花蕊,粉紅、淡紅的花色,偶爾飄出的清香,盡顯溫柔的性格; 難能可貴的是,聚合成簇的形狀,盛開時滿枝繁花武漢櫻花2021年什麼時候開,再長滿的樹,再加上沿路的編隊或整片生長在一起,她有一種不凡氣氛聚集在一起。

按說,世界上的櫻花都是那麼的誘人。 武大的櫻花從外觀上看,并沒有什麼特别之處。 但不知為何,總覺得武大的櫻花不一樣。

從櫻花大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很不盡如人意。 我轉身,從那頭回到了那頭。 當我從最初種植櫻花樹的“老宅舍”走上台階,走到老圖書館時,突然發現,在武大看櫻花,根本無法與人平起平坐,他們都擡頭看。 這時候,多少愛慕,多少仰慕,多少情感寄托,都需要片刻的仰望。 也正是在這樣的時刻,你我都獻上了虔誠的敬意。

這是武大才有的櫻花。 原來,她是習慣仰視的! 那麼,她為什麼會被人看好呢?

難道,無與倫比的自然地理位置,獨特的生長曆史,濃郁的學術和人文氣息,孕育了漫天的花木,成就了武大櫻花的絕代貴人?

我現在沒有答案。

02

很多年前,我在日本東京看過櫻花。 記得剛到東京的那天,已近黃昏,天色陰沉。 剛匆匆路過一條櫻花道,就被鋪滿整條道路的花樹鮮花所震撼,毫不吝啬的贊歎。 沒想到一夜風雨交加,第二天回來一看,落花五顔六色,花瓣鋪滿了地面。 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我看到了櫻花的繁盛和凋謝,這在我的人生中是難得的。

據說日本人之所以最喜歡櫻花,是因為她短暫的美麗和不悔的墜落,是日本人精神的體現。 尤其是所謂的“武士道精神”,日本民間說“花是櫻花,人是武士”,将人與花比喻,寓意人生追求閃耀的瞬間,無憂無慮地離開。

我對這種說法感到很困惑。 看着日本的櫻花,想不到武士。 借用中國成語“昙花一現”,這段短暫的花期可以比作上天的恩賜。 她的綻放是如此美妙。 她的離去,不是她的凄美與悲涼,而是她的勇敢與傲慢? 将武士與櫻花相提并論武漢櫻花2021年什麼時候開,武士離不開兇猛與野心,而櫻花則處處溫柔。 想一想,強烈的欲望和微弱的無奈結合在一起,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櫻花的美呢?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日本人的氣質呢?

很多年前,我還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看到過櫻花。 賞櫻時的震撼和贊歎,勝過在東京。 然而,一種好奇很快取代了我觀看的熱情。 櫻花是亞洲的一種,在日本盛行。 為什麼它們在美國的政治首都華盛頓長得如此茂盛?

談及華盛頓櫻花盛開的曆史,堪稱國際政治佳話。 1912年,日本東京市長尾崎幸雄訪美時,以和平友誼之名,向美國贈送了6000株櫻花樹,其中3000株種植在華盛頓特區。 感人的情節是當時的美國第一夫人海倫。 塔夫脫和日本大使的夫人在華盛頓的潮汐湖邊種下了前兩棵樹。 女人與櫻花的溫柔邂逅,讓人浮想聯翩。 她們憑借自身的天生麗質,拉近了在遙遠國度的心理距離。 櫻花,這個時候代表着親和力和親切感。

人世間的無奈,或許就是世事無常。 二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人還給了兩顆原子彈。 偷襲不是和平,扔原子彈不是友誼。 結果令人驚訝。 日美關系變得親密而火爆,時至今日仍是主旋律。 櫻花暗含的美好,最終被巨大的炸彈兌現,不能不說是一種強烈的諷刺。 我在華盛頓看着櫻花盛開,那景象火辣辣的,心裡卻不暖和,不時有一絲涼意。 和平友善的說辭背後,其實暗藏陰謀,櫻花之美怎能抵擋刀光劍影。

韓國首都首爾的國會大廈幾乎被櫻花樹包圍。 春天的花季,那裡的櫻花隻能用“盛開”二字來形容。 我在首爾工作和生活了五年。 就算不是每年專門去那裡看花,我也會路過那裡好幾次。 記憶中的櫻花,總是閃電般出現,又轉眼消失。 在我的感覺裡,首爾的櫻花似乎是全世界櫻花中最匆匆的。

韓國人熱愛青春偶像,追星,善于營造浪漫和時尚。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70後、80後的長輩,依然關注着“小清新”的俊少和美美,感慨萬千——首爾乃至整個韓國,年輕一代都不是一代,沒有“老家夥”的心态在這個國家。 ”。 多次被五十多歲的韓國同事問到,誰是我心中的女演員,還受邀看了好幾部韓國電影,其中一位名叫“孫藝珍”的女演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青春、美麗、純真,在日常的生活場景中演繹出極緻的浪漫,每當看到首爾的櫻花,就特别容易産生少年感和少女感。

不知道國會大廈周圍為什麼要種那麼多櫻桃樹。 櫻花與政治無關,但政客們出沒于櫻花叢中,一年一度會遇到讓他們敞開心扉數日的花朵,所以他們未必會談及櫻花。 韓國政壇,從上世紀初期的軍人統治到後期的民主選舉,始終充滿變數。 至于民選總統的經曆,不是一兩屆,而是曆屆曆屆,都充滿了難以想象的經曆。 他在任時的風光秀麗,離任時的心酸與無奈,都成為茶餘飯後世間熱議的話題。 或許,正是政治人性的扭曲造成了這一切。 看看首爾的櫻花,政治家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是不是潔身自好當官了? 還是無私奉獻做事?

好多年沒去玉淵潭賞櫻花了。 偶遇電視節目,總要看一會,那兒的櫻花無法言表。 北京人是最關心時事政治的群體。 很多老人都知道,玉淵潭的櫻花是上個世紀中日邦交正常化時日本首相贈送的禮物。 中日兩國是近鄰,曆史交往深厚,現代關系積怨深重。 現在一般都說友好,但來來回回總感覺别扭。 櫻花盛開之時,正是中日友好關系的開端。 近50年過去了,還沒有達到足夠高的水平。

不知道是不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北京人談起玉淵潭的櫻花,隻談她的美麗,隻談她預示京城春天的特色。 他們不再談論中日關系了。 當年送櫻花回來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連每年去玉淵潭賞櫻的北京人都不知道。 作為最關心時事政治的一群人,他們已經開始忘記國際交流中賦予櫻花的意義。 這是什麼意思,我一時間還是想不通。

03

2020年,武漢度過了一個焦慮、緊張、期待的春天,武大的櫻花獨自開了一季。 對我來說,這是一次無可奈何的失約。 看到武漢朋友發來的幾組櫻花照片。 有開滿花的樹站在樹枝上,到處都是花瓣。 最讓人揪心的是空蕩蕩的校園,冷清如沙漠。 我情不自禁,淚流滿面,我情不自禁。

世間任何錯過,從來都不是單一的損失,往往是另一種收獲。 這不,40多年前同城的邂逅,累積成了無法割舍的櫻花情結; 2020年的疫情隔離,凝結了對團圓的憧憬。 初春三月再次來到武漢,雖然櫻花還沒有盛開,但我已經迫不及待地來到武漢大學,走在櫻花大道上。

下着毛毛雨,毛毛雨。 一開始是斷斷續續的,後來就一直這樣。

天象總是按照人們的意願來書寫的。 我知道這是什麼比喻。 去年春天突如其來的一場浩劫,讓武漢陷入困境。 無奈與無畏,痛苦與掙紮,絕望到重生,譜寫了人間大悲大愛的交響史詩,留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紅塵事迹。 作為武大櫻花的一員,我經曆了這一切,見證了這一切,也銘記了這一切。 她将以連綿不斷的大雨為背景,一棵又一棵的樹,莊嚴肅穆地一字排開,重現“封城”的悲慘時刻; 個體生命最寶貴的價值。 雨中的武大櫻花,依舊如昨日、昔日般美麗、惬意。 細品真情,多了一年的洗禮,淡淡的傷感,一種慈悲的溫暖,一種超越時空的深度。

是的,2021年來看櫻花,即将到來的2020年,是繞不開的話題。 其實,你是什麼時候來武大看櫻花的,怎麼會是舊觀景的簡單重複呢? 武漢的天、地、人,尤其是這裡的山、這裡的水、這裡的人、當時的文學,一天天彙聚,一月積累,一年年累加,孕育着這大自然的禮物。 我奇妙的物種。 在瞬息萬變、千變萬化的環境中,一樹一枝,一枝花,如何選擇從善、修行、與時俱進、意氣風發? 怎能不讓人每次仰望,都會生出更強烈的崇拜感?

我一次又一次地擡頭。 我覺得我的表情有些平靜,但更多的是莊嚴和神聖。 乍一看,是櫻花枝葉的形狀、顔色、搭配; 又一眼望去,透過花、葉、枝、樹交織的縫隙,是浩瀚無際的烏達天空。 有星星、太陽、月亮和河流; 有曆史,有知識,有大師; 隐隐約約,還有一所學校的前途、偉業的前景、夢想的未來的一瞥。

04

說實話,我對武大的曆史了解不多,對她擁有的大師和傑出校友了解不多。 我對武大的所有認識,要麼來自于人盡皆知的“常識”,要麼來自與我的特殊緣分。 他們不代表整個武漢大學。 但我相信他們代表了這所大學的靈魂。 雖然時間維度上的昨天和今天,縱橫空間上的宏觀和微觀,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整個學校可以說是武漢大學的整個,但唯有靈魂,才能讓這裡的一切都變得富有價值,成為财富,鑄就永恒。

武大起步于張之洞的自強不息,是舊朝風雨飄搖的節點。 世事多變,世事緊迫,人才緊缺。 張之洞高瞻遠矚,務實求變,敏銳把握時代脈搏。 在千瘡百孔的畫布上,他劃下了辦學“自強不息”的非凡一筆。 倒塌的樓房雖無力挽救,卻為中華民族的現代教育埋下了堅實的。 “自強不息”是人的意志宣言,張之洞加入其中的是面向未來的願景。

我在大學學習《唯物辯證法綱要》時,知道李達是武漢大學的校長。 我一直關注并熱衷于教育,但直到今天,我對大學教育還是比較迷茫。 困惑的核心是學校的行政體制與教學科研的關系。 我想不通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是前者“管理”後者,還是前者“服務”後者,還是前者同時“管理”和“服務”。 後者? 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探索者,李達校長當年的務實回答是明确的“服務”。 想一想,大學要出人才、出大師、出成果。 不管怎樣,行政系統的“服務”肯定會比“管理”更有利于教學和科研。 然而,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似乎是“管理”而不是“服務”,所以我們這些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往往在曆史經驗和實際操作之間不知所措。

提起劉道玉這個名字,感覺有些遙遠。 圍繞着這位“教育改革家”的傳奇經曆,不乏悲壯、憤慨和遺憾的聲音。 看來,他的故事不應該發生在現代社會。 作為原武漢大學校長,他在任期間領導的教育改革震驚世界,時至今日似乎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如果說李達的“服務”還帶有行政領導的意思,那麼劉道禹的教改已經推進到教學科研人員當家作主的局面。 “職業教育者”的倡導、民主自由的教學、校園文化的弘揚,都體現了師生“本位”的積極教育理念。 劉道禹改革給武漢大學留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曆史,也給中國高等教育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财富。 當然,他略帶傷感的人生過往,也是這段曆史的篇章,也是這份财富的組成部分。

2019年第一次看到櫻花的時候,在聞一多老師的雕塑前站了一會兒。 這次我站了一會兒。 文學作品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 耳熟能詳的是,小時候讀過一些詩,讀過幾部小說,寫過不少散文。 奇怪的是,文學的作用是什麼,如何評判它的優劣,我都沒有把握到要領。 聞一多先生的詩歌為我打開了文學的天地。 人們常說“文以道,詩以志,歌以情”。 不同的文學形式有不同的功能相匹配。 事實上,情況并非總是如此。 聞一多的詩歌告訴我們,社會現實、民族命運、人生價值,都在詩歌中湧動。 詩是警醒,詩是呐喊,詩是力量。 詩能啟智,詩能明德,詩能勵人奮進行善。 幾行字,可以成為大河大湖大海。 難怪世間有怕詩的惡人。 他們不惜摧毀詩人的肉體以消除精神上的恐懼。 也正是因為如此,詩人才會與他的詩詞長存,曆久彌新。

也許是因為我主修經濟學。 在武漢大學的星空下,我看到張培剛教授格外閃耀。 人們談論張培剛是發展經濟學第一人,是他獲獎的哈佛博士論文《農業與工業化》,是那個可笑的時代帶給他的傳奇。 我也很看重這些,但我更看重的是教授在沒有人做過的地方的開創性,尤其是在重大實際問題面前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 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創新”。 “那個創新”不是“這個創新”。 當年,張教授走過“無人區”,如今大學論文的“創新”真是名不副實。 一個現有的模型,收集一批數據,計算機軟件計算,對生成的數字進行邏輯或不邏輯的解釋,相關和不相關的建議,每篇文章都有“創新點”,但不知道它能解決什麼問題。 我們能否回到張培剛教授當時的教學和科研環境,嘗試走别人沒有走過的路,而不僅僅是新“八股”模式下的教學和科研?

查全興教授也是“第一人”。 1977年,他大膽發聲,主張恢複高考,促成了當年決策、次年錄取新生的曆史性壯舉。 評價查教授“撥亂反正”的号召再高也不為過。 但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在人類曆史的一些關鍵時刻,引領其走向正确方向的往往是勇氣和勇氣,而不是知識,至少不僅僅是知識。 當時,有很多人意識到恢複高考的意義。 大部分人都有些擔心,不敢開口。 如果不是車教授的慷慨激昂和入木三分,我們的高考可能會有更多的波折。 在我看來,這是查教授給全校師生,也給全社會上的又一課。 教育,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社會進步和曆史責任,對民族命運和人類未來的關切,需要大膽地代代相傳,這也是我們的使命教育工作者。 查全興教授以“言”“教”知識,以“身”“教”勇氣。 這個“第一人稱”的内涵相當豐富。

武漢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求是求是、創新”,值得我們一次次細細品味。 每次梳理武漢大學的曆史,回顧一些重大事件,看看那些當之無愧的教育、思想和科學大師,仔細想想在武漢大學畢業或工作過的同事朋友們。 八字校訓和和,很容易找到對應的人。 毋庸置疑,學校的靈魂是學校本身的厚重曆史,大師雲集,世界各地的傑出校友,或不朽的文學和科學成就。 這種精神可以通過簡潔的校訓來表達; 同樣,它也将通過校園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展現得淋漓盡緻。

這樣看武大的櫻花,那枝繁葉茂的朵朵精靈,不正是承載着武大的靈魂嗎? 我們來這裡看櫻花,不就是為了感受武大不平凡的曆史、不平凡的人和事嗎?

從日本的東京到美國的華盛頓,從韓國的首爾到北京的玉淵潭,人們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刻意賦予那些地方的櫻花一定的意義,比如“昙花一現”或“花生活”有“友誼”、“和平”等。 由于涉及的對象或事物的不可預測性,這些附加的意義遊離了,并沒有深入到櫻花的骨子裡,成為櫻花氣質的一部分。 例如,據說華盛頓的櫻花象征着“日美和平”。 如果雙方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善意言行,這種象征性的說法隻能在兩國政治家擺出一些姿态的時候才能用得上。 跟櫻花沒關系。

武大的櫻花完全不一樣。 花樹之根深深植根于武大的曆史。 樹幹、樹枝、樹葉都吸收了武漢大學教育家、科學家和思想家的精神。 花蕊有武大的人文氣質,花瓣有武大的學術精髓。 總之,武大的櫻花,凝聚了全體武大人追求真善美的經驗,也積累了他們收獲的果實,所以她才有了武大人的氣質。 其實,武大的櫻花是武大人的化身、寫照、表達。

站在今天的時間點,武大正在走向未來。 我想,如果這所學校不再積澱更深厚的曆史,不再不斷湧現大師和傑出校友,不再走在中國乃至世界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前沿,這裡的櫻花還能保持這樣的狀态嗎?驕傲的氣質是什麼? 當然,武大還可以消費現有的過去,但這種消費能持續多久呢? 如果我們還停留在昨天,再次來到武大,除了一副漂亮的皮囊,還有什麼值得仰望的?

2021年3月11日星期四在武漢中南财經政法大學首義校區起草

2021年5月11日周二修訂于武漢中南财經政法大學首義校區